全国碳排放市场启动后 广东碳市场如何对接?
- 来源:南方日报
- 2021-07-19 09:19:51
- 收藏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广东是全国最早试点碳排放交易的省市之一。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1亿吨,居全国首位;累计成交金额42.37亿元,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40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市场启动后,广东碳市场如何接入?业内专家认为,广东碳市场要从交易规则和制度上与全国市场对接,并探索现有碳市场配额结转兑换全国碳市场配额。
广东碳市场如何?
碳排放市场交易额全国第一
广东对碳交易市场不陌生。2010年,广东被列入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份之一,深圳、广州、中山先后被列入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
2011年10月以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积累经验。
2013年12月,广东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将钢铁、石化、电力、水泥、航空、造纸等六大行业250家左右的控排企业纳入碳市场范围,覆盖全省约70%的能源碳排放量。
碳市场在广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比如去年7月,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自有的83万多吨碳排放额全部拍卖售出,总价超2000万元,卖给6家控排企业和5家投资机构,拍卖额之大备受关注。
同时,广东还在全国首度试点配额免费和有偿发放相结合制度。去年广东印发全省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度配额总量为4.65亿吨,其中,控排企业配额4.38亿吨,储备配额0.27亿吨,储备配额包括新建项目企业有偿配额和市场调节配额。
“给六大行业企业免费配置一定排放比例,另一部分需要有偿购买,由此提高企业的主动减碳意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碳市场运行以来,超80%的控排企业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电力、水泥、钢铁、造纸、民航行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均较大幅度下降。
来自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1亿吨,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8.63%,稳居全国首位;累计成交金额42.37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6.16%,成为国内首个配额现货交易额突破40亿元大关的试点碳市场。
如何对接全国碳市场?
可从交易规则和制度上对接
当前,随着碳交易正式从区域试点转变为全国市场,市场的打开也将给碳排放企业更多想象空间。
目前,电力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例如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4家企业参与首日碳交易。而从各个试点省市的情况看,未来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有色等高排放行业都将有望纳入。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原有的省市试点交易所何去何从?
生态环境部方面表示,地方的碳市场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准备工作。
广东碳交易市场该如何深化与过渡,与国家对接?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曾翔认为,广东碳市场与全国对接要从交易规则和制度上对接。同时,要探索现有碳市场配额结转兑换全国碳市场配额,并对新企业配额逐步按全国标准运行。
金融如何助力碳市场?
可探索碳期权等衍生品
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开闸”,召唤更大更强的绿色金融市场未来,金融必然要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三方面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银行服务全国统一碳市场将主要围绕服务碳交易、盘活碳资产、探索碳衍生品、创新碳金融产品等开展。”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潘兆钏认为,除了为全国统一碳市场提供开户、结算、存管为主的碳金融基础服务外,银行还可为企业提供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售出回购、碳汇贷款等金融服务。
碳交易的底层逻辑是排放权的转移,包含配额分配、登记、交易、核查、评估等诸多环节,实际运行成本较高,限制了市场效率。“为此,金融机构探索碳期货、碳远期、碳期权等碳衍生品在内的金融产品,有利于激发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交易成本。”潘兆钏说。
曾翔提到,刚建立的上海碳交易市场仅有现货交易,广东应抓紧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优势,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功能,探索推出碳排放权相关期货品种。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市场已出现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以及各类“双碳”主题理财产品。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3月末,广东绿色贷款余额达11062亿元,同比增长3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广东累计在国内发行绿色债券843.7亿元。
▶知识点
什么是碳排放配额?
当前,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关键,由此诞生碳交易市场。
在这一制度下,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企业被规定了碳排放量的配额,并通过交易的方式买卖排放额。具体来看,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碳配额是政府为完成控排目标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即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将该控排目标转化为碳排放配额并分配给企业等,企业可以交易多余碳配额。
如果减排企业的数量不足,多余的配额不够,这时就需要CCER作为补充。CCER是在配额市场之外引入的自愿减排市场交易,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目前,碳交易市场允许企业购买一定比例的CCER来等同于配额进行履约。由于CCER是用以鼓励减排的补充机制,因此与配额相比使用范围受限。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唐柳雯 刘倩 黎华联)